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讲(中) (第1/2页)
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今天李孜省说的是《玉匣记》,《玉匣记》者,旌阳许真君之所著也。真君昔以道济人,化瓦为金以输民之通负,置符于水愈人之疾,诛巨蟒于上辽,馘毒蜃于江西。功德溥博,未可具述,及其拔宅上仙,而救世之心倦倦不已。见人之祈禳者,触犯天地禁忌,致生灾殃,连锦不宁。若曰:太上以好生为德,而下民建斋设醮,本以谢过缴福,惟不知禁忌,反受殃咎。乃恻然怜之,躬考天曹簿籍,日辰甲子,福祸灾祥,毫分缕析,流传于世。俾亿兆有缘,或祈或禳,庶知避凶趁吉,同跻寿域。真君是心,盖亦太上之心也。近姑苏道友倪守真,得之于异人,受而敬信之。犹虑见闻者少,欲授诸梓,以广其传礼,予为之序。惟夫人之福祸灾祥,固本于天,非探知造化之理者,不能细究而明之。惟圣人能安之,贤人能知之,其余众人,不得知而安也。则有蹈祸机,触禁网,虽欲忏悔首谢而复误,罹天忌业又甚焉,此《玉匣记》之所县以作也。守真得之,不以自秘,而又传之人。人知吉焉,而用凶焉,而避免戾于斯世,其功行不亦溥乎。慕道之士,诚能礼信而用之。于以禳灾谢过,于以请福延生,其福庆必有所归矣… … 。
还别说这位李孜省真有一点水平的,要不也不会把当今皇上迷的五迷三道,反正章子俊一句也没听懂,慢慢地就瞌睡起来了。
在这里先来说说何为方士、术士、道士。这三者之间有何关联及出处。
一,方士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朝,后来这些人渐渐的多了起来,大概在战国末期的时候,他们自称为“方仙道”。在那个时候巫很盛行,人们信奉巫祖,于是方士就借着信奉巫祖为名,利用巫术开始进行驱鬼辟邪活动。
有人说非也,第一个方士出现在东周前后。据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记载,刘文公是周景王、敬王的大臣,而他有一个所属大夫,名叫苌弘。晋卿内讧中,苌弘被周人杀死,传说他死后三年,血化为碧玉。成语“碧血丹心”中的碧血典故也出于此。
而在《史记·封禅书》中也有对苌弘的记载:周人讲方术怪异始于苌弘。他以方术侍奉周灵王,然而诸侯却不来朝见周天子,于是苌弘就希望借鬼神怪异来招致诸侯朝拜。
到了周朝的时候这些人也被称为法术之士,人们信奉神灵信仰神仙的学说,都想要成仙想要长生不老,于是方士就开始炼丹,同时也利用丹药来治病救人。所以在周朝时被赐下方士这一官职,掌管着当时的刑狱。
可以肯定地说,方士也是官职的名称。所以如果不谈早期的方士,单从成熟期来看的话。西汉以后的方士的日常工作基本上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:炼丹制药,求仙得道。
二,关于术士的最早记载大约出现在初秋战国时期。《韩非子·人主》中写道:“主有术士,则大臣不得制断”,可见那时候的术士是替君王出谋划策的。
术士则是源于方士而超脱出来的一个群体。方士会的的术士都会,术士会的但是方士不一定会。术士能够驱鬼捉妖,还能够掌握阴阳之学,观天象、占卜凶吉、预知未来等等。
当时人们觉得术士无所不能,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。但是对于术士的起源一直是个迷,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,只知道他们的存在凤毛麟角而且神秘,所以被人们以术士称之。
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有这样的描述,道教之士,儒生中讲阴阳灾异的一派人。再后来,术士又‘拥有’了驱鬼、捉妖的能力。
所以,成熟时期的术士职能可以描述为:观阴阳看风水,驱鬼捉妖。
三,道士最早指的是那些有道德的人,一直到西汉时期也还是这个意思。其实是从方士演变过来的,道士始于汉代,历史上第一个道士就是张陵,他在东汉末年创立了五斗米道。道士追求的是精神和肉体完全和谐统一的“与道合真”的境界。
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霜》中写道:“古之道士...固守一德”,指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