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隐秘深埋于夜色之下 (第2/2页)
正因晚宴上与端木循共舞一曲,“阳光福利院”这五个字重新浮现在他脑海里。
随着林如雪搜索,大量资料涌现出来。
市政公开资料显示,城南地块自1987年起就被列为公益用地,密密麻麻的福利机构分布图铺满屏幕。只是时过境迁,政府开发了新城区之后,不少福利机构都搬家去了新城区,留在城南的只剩寥寥,到了2008年,竟只剩下阳光福利院一家。
他在搜索栏打出“阳光福利院”五个字,顺位第一的关联词竟是“阳光福利院事故”。
林如雪宛如被一瓢冷水浇头,刚萌生的困意顿时飞到九霄云外,整个人都清醒过来,甚至感觉身边有点凉飕飕的。
他点开关联词,一则2008年4月2日的新闻报道弹了出来:
「阳光福利院宣称使用C35标号混凝土,实际检测仅为C15。坍塌发生在凌晨三点零七分,51人遇难,其中有19名护工,32名福利院儿童。」
配图里扭曲的钢筋像僵死的蜈蚣。
再一看报道文字,林如雪顿时打了个寒颤,后颈汗毛全部竖起,双腿一蹬,将座椅向后踹了半米。
这篇报道的下方,有一个相关链接。林如雪点进去,发现是住建局公示的处罚名单。
承担了阳光福利院事故的总承包商——王振海,赫然在名单之中。
林如雪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人眼熟。
他翻出端木集团2005年的新年合影,发现正是这个人穿着端木集团的工服,站在前排靠左的位置。
凌晨一点,空调滴水声在桌边规律作响。
林如雪调出企业注册信息,王振海的“希望建设”注册于2006年11月,而端木集团在2006年前,进行了第七次城南地块竞标,皆是未果。
他似乎想起了什么,把各家媒体的事故报道按时间从先到后排列。
当他看到排列第一的媒体的名字时,悬着的心终于还是死了。
——端木集团旗下媒体,“椿华日报”。
林如雪的指尖渗出虚汗,他不死心地查阅端木集团再次提出收购申请的日期。
只是,无论他刷新页面多少次,那个日期与鲜红的公章都如他初见时那般乍眼——
2008年4月2日。
林如雪脱力地向后仰去,转椅发出刺耳的吱呀声。
空调风扫过后颈的瞬间,他发现自己正无意识用拇指反复掐虎口,指甲缝里已经渗出血丝。
屏幕上已经开始循环播放屏保,他却还是不敢相信方才看见的一切。
阳光福利院的坍塌事故发生在2008年4月2日,端木集团最先派出记者公开此事,又“恰巧”向政府提出了收购申请。
自那日后,城南便没有公家的福利机构了,政府没理由再拒绝端木集团的请求。
林家作为豪门之一,大宅的环境舒适,温度也自然适宜。只是林如雪从手到脚冰凉一片,怎么也暖和不起来。
他盯着屏保发呆,挂钟内齿轮运作的“咔嚓”声震耳欲聋。
——就算知道这段隐秘,他能做些什么?
一片死寂中,手机在桌面上震出蜂鸣。
手机屏幕亮起蓝光,锁屏上弹出“端木循”三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