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:山雨欲来 (第2/2页)
显然易州所面临的辽军跟往年并无差别,袁汶的广信军有三万之众,面对小股辽人自然是信心十足,他们还不时主动出击砍杀了几百入境抢劫的辽军。当然折子里稍稍夸大一点数字也是难免的事,几百就变成了几千,功劳大大地。
徐诚忻看完后也不敢轻易下定论,问道:“陛下,不知朝中大臣们有什么看法?”
“除了章惇和范纯仁略有异议,其余人均认为辽人只是国内闹了点饥荒,想从我朝百姓手里抢些粮食填饱肚子罢了。建议只需督促戍边将士巩固防卫、安抚军民即可。”
“那使相他们又是什么意见呢?”
“派使臣前往辽国,敦促辽主约束部下,遵守澶渊之盟,和平相处。”
徐诚忻听了暗暗叹气,一派是缩在家里任凭别人拿棍子抽;另一派虽主动一些,也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抗议几声。宋朝的文弱果然不是盖的,人家都已经杀到门口了还能忍得住。不过从这些文人嘴里说出来必然不是这么回事,不是“兵者,凶器也”,便是“彼蛮夷,以礼训之”,或者干脆说:刀兵起,国库空、百姓苦这类的。
哲宗看了一眼徐诚忻,笑道:“我就知道你有不同看法,说说吧。”
徐诚忻想了想问道:“陛下认为宋军与辽军打起来谁更强一些?”
哲宗犹豫片刻,最后还是叹道:“我军与辽人对战胜少负多,不得不说还是辽军更强大一点。”
“既然如此,这仗还不能说打就打,至少要等到有了一些把握再动手。陛下曾言要收回燕云十六州,那么仗迟早是要打的,可辽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来。所以,臣建议陛下应尽快重建禁军,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宋军。到那时,就算辽人不来打我们,我们也要去找他们的麻烦。”
“改革禁军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,你的这些想法杜子骞早就让我看过了。我问的是眼下的情况,你有什么看法。”
“眼下只能防守以争取时间,”徐诚忻道:“但决不能被动防守。我军之所以难以获胜,一是军队不够精,二是辽人骑兵厉害。但只要我们不深入敌阵,防守却是绰绰有余的。现在辽人既然已经攻到城门口了,我们就来个防守反击,寻机狠狠地打他几仗。只须记住一点,决不打无把握的仗,要打就必须打得他痛。”
哲宗不无担忧地说:“这样会不会导致辽人大举南攻?”
“陛下可记得我们在城里打架一事,当时微臣仅凭一人之力挡退了他们六、七个流氓,还打伤了他们中的一个同伙,他们为什么还肯退回去呢?”徐诚忻解释道:“那是因为他们忌惮我手里的家伙,他们知道痛了。这辽人其实也是一个流氓,你越打得他痛,他越老实,你要是好言好语,他就会以为你怕了,只会得寸进尺。”
哲宗听了频频点头,叹道:“我何偿不想打痛他们,只是现在能用的人实在太少了。朝中大臣个个胆小怕事,太皇太后又对他们信任有加,现在我能用的兵也就只有你们铁卫营了。”
徐诚忻一惊,打探道:“太皇太后玉体应该无恙了吧?”
哲宗表情有些复杂,道:“这段时间她的精神一天好似一天,似乎已经无大碍了。”顿了顿又盯着徐诚忻问道:“现在杜子骞有伤在身,铁卫营只有靠你一人,若让你去北疆对敌,你可愿往?”
徐诚忻早就看不惯宋兵的软弱,做为一个当过兵的愤青,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实现理想的机会。当即回道:“陛下要是信得过,微臣就替铁卫营的五千将士发誓:这次去北疆,一定不辱使命,即便战死沙场、马革裹尸也要让辽人知道什么是痛。”
“好!”哲宗双眼放射出兴奋的光芒,道:“爱卿忠君爱国,朕心甚慰。但铁卫营是朕的亲军,不可轻易犯险,只要打出铁卫营的威风来,让那些庸人闭嘴就行了。”随后又咬牙道:“辽人可恶,朕先给你们点教训,有朝一日定要你们加倍偿还。”
哲宗虽为皇帝,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却是如此之难。内有高太后及一帮老臣挡着,外有辽国、西夏等国虎视眈眈,可惜他满腔热情长年被狠狠地压制着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越来越不肯受制于人,只是苦于无人可用。现在用徐诚忻这样的新人也是无奈之举,他却不知道这人是来自近千年以后的怪胎,他的中兴之路也从这人开始起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