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2章五大营,贬毒士 (第1/2页)
在地方上,大晋设刺史、武卫将军、地税郎三大官员。
刺史管理一方,主管州府衙门,掌地方行政大权。
武卫将军掌地方军权,主征战一事。
大都督被裁撤了之后,各州不再像往常那样成立大量的主力军团,每州仅设二到四万的守备兵马。
具体是两万还是三万,又或者是更高的四万,具体要由各州的经济情况,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决定。
如无调令,不得离开各州。违令者,诛之。
毕竟,如今被裁减掉大都督的各州,司、雍、益、南、交、扬、荆、徐之中,除了司州之外,其余各地基本都是属于大后方了,并没有需要再像往常那样维持大量的兵马,仅仅只需要一部分常备的守备兵马即可。
再则,虽然各州兵马被大幅度裁减,广武、蓝田、汉中等野战大营也随之重新撤除整编。
广武、蓝田、汉中大营的设立,本身就是为了让这几个营的机动兵马,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南方或者是中原的。
现在,南方和中原都已经落到了他们的手中,故而,这几个大营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相应的,要根据现有天下大局的变化,设立新的机动野战大营。
至此,原本各军以及各大营之中挑选出来的主力精锐先后成立雍州、益州、南方、中原四大营,每营十万兵马,再加上原本大营兵马之中唯一保留的北地营。
五营兵马,共计四十五万人,镇守各地,同时,也是日后的机动兵马。可以说,日后的主要征战,基本都要落在他们的身上了。
除此之外,天下精锐入司州,组建二十万中央御林军,作为天子近卫军。
也就是如今的凉州面临草原的威胁,要不然的话,雍州大营根本就不会存在,而是取之为西北大营,至于雍州大营本身,将会成为他的中央御林军的一部分。
已经裁减了大都督的各州,因为如今基本处于后方,各州兵马大幅度缩减,由武卫将军指挥,取代之为各机动兵马大营。
至于并未裁剪大都督之位的各州,如今,因处于与各方势力的交界之处,他们并未做出改变,依旧还是保持原有的兵马规模。
至于地税郎,主掌地税司,他们所负责的就是地方的土地管理与财权。
刺史、武卫将军、地税郎三职,分别掌握地方的政权、兵权和财权,将地方上的权力一分为三,令其相互制约,尽可能减少地方上生乱的可能。
一支军队,没有钱粮的支持,是无法形成真正的威胁的。武卫将军与地税郎的切割,也让地方上的军权和财权无法统合在一人之手。
刺史、武卫将军、地税郎三职,刺史为正三品,武卫将军、地税郎则为从三品,共同组成了大晋的地方官职体系基础。
而大量大都督的裁减与武卫将军的设立,再加上地税司的成立,也让大晋的文官与武将体系再一次有了巨大的变动。
司州,因为有天子御林军团的存在,故不设武卫将军。
由卫青任御林左将军,由长平乡侯升爵长平县侯,传三世,升李牧任御林右将军,升爵武安公,共掌御林军。
原吏部侍郎张居正升任司州刺史,长孙无忌任地税郎。
雍州。
以蒙恬为雍州大将军,加镇西大将军,掌雍州大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