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供销社 (第1/2页)
看着自家外甥孑然站在门框上,完全没有平时里的木讷呆板内向,整个人身上都透着一股阴鸷的狠厉,仿佛变了个人般,陌生的有点不认识了。
老舅惊呆了,怔怔的站在那里,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,许久后,才嗫嚅道:“洋洋,你没事吧?”
“没事。”陈江洋习惯性的敷衍摆手,可蓦然想到这里是1988年而不是2022年,身边的不是碍眼的下属而是自家老舅,转过身。
灿烂的一笑,“舅,我能有什么事?倒是舅舅你可有大事了,这些东西不收拾完,等姥爷姥姥回来了,少不得挨骂。”
他用手指了指砸的七零八落的客厅。
“没事就好,没事就好。”老舅低声念叨了两句,心中犹在担心。
可转头见到狼藉的场面,也笑了,“这可真是大事,你姥爷姥姥的嘴,比孙猴儿的紧箍咒还要让人头疼……洋洋你先回去睡吧,我赶紧收拾收拾,吃饭的时候喊你。”
陈江洋摇了摇头,他已经睡的够多。
心里忍不住长长的松了口气,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,老舅接下来的命运,自己肯定不会让他穷苦困顿了下半辈子。
想到这里,他的神色轻松不少。
“唔,是时候让老舅找个媳妇了,赶明儿让姥姥打听打听,这年头媒婆应该不少。”
“洋洋,你在说什么?”老舅抬起头。
陈江洋咧嘴坏笑了声:“好好努力,过几天外甥给你找个舅妈。”
老舅一脸茫然:“啊?”
陈江洋又笑了,扫了眼客厅,把菜刀拿进厨房,望着厨房正在炖的鸡汤,又看了看锅里的剩饭剩菜,沉默良久。
陈家在鹤城这个还通用粮票、很多人逢年过节才能吃肉的小城里,算得上是殷实之家,自从病倒之后,几乎日日荤腥不断。
姥爷姓黄,是印刷厂的小科长,一个月有一百七八十块钱的工资,姥姥也是煤炭厂的小组长,工资也有一百五六十,在普遍工资一百三四十的情况下,很是令街坊邻里羡慕。
不过从剩菜剩饭里看不到半点荤腥,便知道现在的家里是缺钱的。
老舅的那套烧烤设备,是从省城搞回来的,花了不少的钱,而一个多月为了给他治病养身体,姥爷想必掏空了家底,降低了家里人的生活水准。
普通工薪阶级,在这年代顿顿大鱼大肉,也是吃不起的。
“还是得赚钱啊。”他重重的叹了口气。
这年代虽然身处时代洪流中,以后世的经验来看,似乎路上都能捡钱,但所有的前提,手上得有启动资金。
去哪里找钱?他皱了皱眉头,忽的扭头看了眼客厅。
心里顿时有了主意,“还得是老本行啊!”
烧烤行业一直属于暴利行业,更何况是这餐饮并不发达的八十年代末,经营好的话,短短时间内攒够起步的资本是没问题的。
他从厨房里走了出来,向着敲敲打打的老舅问道:“舅,你身上有钱没有?拿二十给我,我去买些东西。”
“你要钱做什么?”老舅愣了片刻。
“我这里还有五十多点,给你五十吧,自行车也给你,记得早点去早点回来,别耽误了学习,等身体好了就去省城念书,都落下不少时间了。”
陈江洋伸手接过零零散散的钞票,心思不由有些沉重,点了点头。
老舅就是这样的,对着外甥和外甥女格外的信任和宠溺,即便前世害的他成为跛子,也未曾说句半句怨恨的话。
不过这辈子,他可不打算高考了。
享受过社会自由气息后,怀念大学里的青葱岁月不假,但绝对没兴趣通宵达旦的苦读,再走一遍独木桥。
下了楼,老舅的自行车用铁链锁在过道里。
距离第一次严打已经有了几年,鹤城的治安环境渐渐的变差,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众品牌的摩托车,但凤凰牌的二八大杠仍然是保值货。
供销社离着钢铁厂职工区并不远,隔着三条街道。
八十年代末的鹤城,天空中永远弥漫着化不开的雾霾,空气里总是有着焦炭和硫磺的味道,每次呼吸都感觉喉咙里灌进了沙子。
他骑着自行车,悠闲地穿梭在街道上,看着周围八十年代后期的城市景色,心中感慨万千。
灰黄色的供销大楼在周围的低矮老旧的建筑群中格外醒目,来往进出的人们,大多也是蓝色工装的打扮,古板老气。
把自行车在供销社外停好,锁了起来。
阔步而入,瞅了眼“禁止打骂顾客”的标语,忍不住轻声笑了出来,惹的周围几人投来看傻子的目光。
“给我来半斤生姜、一斤白萝卜、白糖半斤、酱油半斤、猪肉两斤……”
他想了下,报出来一列制作烧烤秘酱所需要材料的清单。
这是后世很常见的姜汁萝卜烧烤酱和蒜味烤肉烧烤酱,制作方法在网络上可以搜出几百个视频,不过放在烧烤兴艾的这年代,绝对是降维打击。
让他略感遗憾的是,还有许多配方的配料是这个时代难以买到的,不然能够作出十几种秘酱。
“有票没票?”售货员像是从鼻孔里说话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