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讨厌陈晓旭 (第1/2页)
克里登的快乐没有维持多久。
因为他很快就发现,这篇《饥饿游戏》的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写的。
随信附带的材料里,有作者对自己的介绍:
江弦,男,已婚,中国人,职业作家,性格开朗,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集体荣誉意识,踏实肯干,虚心好学,有一定的“抗压”能力.
“what?”
克里登懵了。
他又把《饥饿游戏》的稿子揪过来,看着其字里行间完全地地道道的美国味儿。
你特么告诉我这是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?!
在科幻界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英语的科幻作家,像是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洲这些国家,在世界科幻界占压倒性优势。
然而这个江弦,不是美国人,也不是这些任何一个国家的人,而是根红苗正的中国人。
这就让克里登感到一阵不可思议。
能在直播这个东西上拓展出那么多的想象,中国的直播行业得有多先进啊?
克里登惊叹一阵,随后决定推荐这本入围这次科幻的征文比赛。
虽然在以前50-60年代,大部分科幻迷都认为只有宇宙飞船、外星人和太空歌剧才称得上是科幻。
但是到了现在,80年代的科幻边界已经彻底放开,没有严格意义上对科幻二字的束缚,今年的科幻界大奖雨果奖甚至颁给了一本写精灵的。
虽然《饥饿游戏》融入了一些反乌托邦和后启示录的风格。
在科幻方面看起来不是那么硬核,没有战争、肌肉和星舰元素。
但它的确能被划分进科幻的类别中去。
威廉.莫里斯并不想放弃江弦的生意。
在美国,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,都有对经纪人的需要。
所以威廉.莫里斯坚信能够签下江弦的合同。
刚在纽约和李安签约的马歇尔临危受命,从纽约又匆忙赶往爱荷华市拜访江弦。
“我不需要什么经纪人,也能打理好我自己的事情。”
江弦一点也不客气:“经纪人就是一帮吸血鬼,别再来找我了,你们公司的任何人都别来,我还忙着给米高梅写剧本。”
“不好意思,先生。”
马歇尔没想到江弦态度这么坚决,但还是试着问道:“您说要写剧本,难道是米高梅买下了《漂流者》的版权?”
江弦摇摇头。
“并不是,是别的。”
“别的?”
马歇尔回想了一下,马上回忆起,米高梅最近公布,他们要翻拍string的两部。
马歇尔再仔细一想。
string是一名中国作家。
江弦是一名中国作家。
“.”
马歇尔看着眼前的江弦,脑海中忽然产生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。
但如果真是那样.
太吓人了!
马歇尔深吸一口气。
这意味着一个中国作家有着足足三篇在美国畅销,而且是以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统治了美国文坛!
“先生,在走之前还是有最后一些话想说。”
马歇尔不死心道:“据我所知您是参加了‘国际写作计划’来到美国,在‘写作计划’结束以后,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国家,但您在美国的、稿酬、版税.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替您打理,而我们威廉.莫里斯就是替客户做这种事情的,我们的业务能力一定是世界一流,这是我的名片,希望您再考虑考虑。”
“.”
江弦没有说话,接过马歇尔的名片看了一眼,在马歇尔即将出门前,他喊住他。
“马歇尔,能不能帮我找几个会写剧本的人?”
马歇尔回过头来。
“什么?先生?”
“我准备找个人合写剧本,但是我在美国又不认识什么编剧。”
听了江弦的话,马歇尔很快变得激动:“先生,我认识很多攻读电影的人才,我可以帮你介绍,我保证有人会让你满意。”
江弦虽然很讨厌经纪人,不过马歇尔最后那番话说服了他,离开美国以后,他的确需要有人帮他打理美国的事情,花一点佣金给威廉.莫里斯能解决他很多的麻烦事情。
难怪会有经纪人这个行当。
江弦不得不感叹,这真是存在即合理。
马歇尔又坐下来,和江弦聊了下剧本的事情,很快发现事情真如他猜测的一样。
江弦就是string!
“老天,你的所有作品都摆在我的床头。”马歇尔一脸兴奋道。
江弦严肃道:“马歇尔,有一点我要说明,我还不想公开我的两个笔名,你懂我意思么?”
“哦,当然。”
马歇尔认真的说,“客户的隐私就是我们的隐私,我们会尽最大可能保护客户的秘密。”
“我们还是谈刚才的事情吧。”江弦说,“我需要几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人才来和我合作完成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和《月亮与六便士》的剧本。”
“编剧人才.”
马歇尔想了想,“之前我在纽约接触过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,他的学生片很有名气,很多电影人都称赞过,如果你不介意,我可以让他把他写过的一些剧本拿给你看看。
哦对了,和你一样也是一名中国人,叫李安。”
江弦看一眼马歇尔。
“他也是你的客户?”
“是的。”
“.”
江弦顿时非常想更换一名经纪人。
不过马歇尔的提议又让他很感兴趣。
李安。
相比于其他寂寂无名的编剧,如果是李安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电影编剧一栏上,那以后再看这些电影,也不会显得太掉份儿。
“马歇尔,他的剧本就不用拿给我看了,你去问问这个李安,看他是否愿意接下这个活儿。”
马歇尔点头,赶紧和李安联系。
李安正和妻子谈论着让她搬来纽约的事情,两个人正争执,他接到马歇尔的电话。
李安现在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的工作,手里写过很多剧本,光是自己写的,找美国编剧润饰的剧本就有好几个,别人的剧本,请他以导演身份改写的,也有几个,还有自己的构想,找美国作家写的。
他的剧本很多人吹捧。
甚至好莱坞很多公司的人也夸奖过。
但就是没人付费。
美国太卷了。
据说平均一个本子从初稿到开拍要缠斗五年,那还是指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。
电影这一行,形势比人强。
李安临近毕业,正是最迷茫的时刻,他的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工作,像是剧务、剪接或制作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